租房之旅

今天终于把房子搞定了。 从毕业到工作,从北京到深圳,一直过着租房的生活。 床位、蚁居、地下室、暗间、单间、带阳台、9楼无电梯。 合租、群租、蚁居、独居。 这些在学校从来不会接触到,也不会有人教的词语,在踏出校门后像倾盆大雨一样打在身上。 从一开始的浑身不自在到现在的习以为常。 雨从来就没停止过,只是身上结了一层冰,做成了抵御世俗炎冷的铠甲。 开始实习时住北沙滩桥,那都不是城中村,是城中窟。 那时才知道北京这个黑夜跟白天一样通亮的城市还有这么低调的地方。 整片老式平房,高的不超过4层,屋墙灰旧。 到了冬天,树叶凋零,光秃的街景跟那片房屋是完美的结合。 早上卖早点的小贩揭开包笼盖冒出的热气跟前面结成冰的小河一个颜色。 每个灰色的房子里面都是一样的格局。 中间是过道,两旁是房间,每个房间4个上下铺床,房顶一个白炽灯,顶墙用蓬布吊顶,晚上经常能听到房顶雷鸣般的老鼠军团的军演声。 后来加入了号称拥有三十万大军的北京最大的贫民窟部落—天通苑。 高楼大厦,光鲜亮丽,东西南北中苑的小区都有东西南北小区门,每栋高耸入云的大楼里的房间都是房东,物业,一房东,二房东,三房东,…这样的层级关系,每一级都能从租主那里吸到一定的金。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他的道理,就像每个动物都能有自己的谋生之道一样。 天通苑的特点是真正的房东会把自己的套房尽可能多的隔断成单间,因此暗间,阳台间,天楼间,楼梯间,这些词语就应运而生,成为天通苑的标志。 那时和基友同租一个主卧,押一付三的交租模式导致我们每次交房租时低着头跟N房东打一半的欠条。 这次租房,在网上找,托朋友找,去具体地方找,动用各种资源。 在这个遍地是黄金的地方,手握资源的人深知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拣到更多的钱。 因此想要在价格和房子和地点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开始反复琢磨。 电视剧《奋斗》里向南和杨晓云新婚,去逛商场买被子,向南徘徊在价格便宜100块之间让杨晓云大动肝火。 真正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维持基本的生活已经拼尽全力了,在稍微好一点的事物面前就犯选择性困难症。 这次租房改变了对中介的看法。 由于在天通苑吃过一次中介的亏,心里一直有阴影,所以听见中介这两个字心中就呈现万马奔腾图。 动用各种能想到的资源无果后斗胆联系了中介。 电话里说的很诚恳,首先说明是中介,不是房东,看房收跑腿费,成了会收中介费。 想想如果能找个满意的房子,忍了。 下车后走一段就见到中介,矮小黝黑,手里拿着两个老式诺基亚,一路上一半的时间是在接电话。 典型的农村妇女,但普通话标准。 中介很诚实,一路服务还算到位。 看了10来套,最后决定了,就带去跟房东签定约,钱不够,给代交,等会取了还上就成。 除了走路太快不太跟的上之外,其他都算满意,所以中介费也欣然给她。 从北京租到深圳,最反感搬家,但又没办法。 一直以来都是合租,这次独自租个一房一厅。免去很多无谓纷扰,应该能更有效的利用时间。 每次租房都会在心里定个时间表,想想自己会在这里住多久。 有时觉得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托尔斯泰的青少年时代》里说:“人死后占的地方跟生前占的地方应该差不多。” 食不过双箸,寝不过一席。 没必要花太多在这上面。 可有时又觉得自己是个享乐主义…

Table of Contents